雖然大型超市及藥局內的口罩持續缺貨,但這裡的街道上很多人都沒有戴口罩。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成立於1927年,是英國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BBC News更是在英國及全世界都領先的新聞品牌,針對新媒體的運用,其在1997年便創立了新聞網站BBC News Online,近年來更將觸角延伸到社群網站。BBC新聞的社交媒體編輯馬克·弗蘭克爾(Mark Frankel)表示:「閱聽人聚集在Instagram上,我們得想辦法吸引。
第2則限時動態則是當日最有趣的新聞這是照顧失智症病患最棘手的面向之一,非常類似於精神病患的照顧者會面臨的狀況。到了隔天早上,她又變得溫和聽話,對於昨天發生過的事一點記憶也沒有。她大吵大鬧,打擾到餐廳裡的每個人。我們不再擁有平靜和施受均衡的時刻了。
我們已經開始針對失智症病程中所衍生的法律事務,進行艱難的討論——關於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的權限、醫療代理人委託書以及我們的遺囑等需求——這些事讓瓊安感到混亂和焦躁。她也會說身邊的人的壞話,而她以前從來不曾這樣。結果表明,上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校園暴力和教學秩序混亂成為社會問題,當時的中學校規嚴格是預料之中的。
」 施加在師生雙方身上的壓力 須永認為,黑色校規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這樣的校規沒有正當理由」,更重要的是會引發兩重、三重問題,如「依據校規的規定,不僅會進行體罰等無理管理,有時還會強行要求學生做出超過校規規定的事」、「結果讓孩子們承擔著過度的壓力」等等。此外,不少人證實有由男教師檢查裙子的長度和內衣顏色的事例,調查還揭示出在管理學生的名義下的性騷擾。然而,這名女生還是多次被學校勒令將頭髮染成黑色,並以「顏色不勻」「染得不徹底」為由多次要求重染,禁止其參加文化節活動和畢業旅行。通過這種體驗,學生頭腦中被植入必須百分之百遵守校規的強迫性思維,導致學生之間互相監視。
他著手設立了「阻止校園霸凌指導」,以副理事長兼事務局長的身份開展對外業務,並在全國巡迴演講。也有不少學生無法忍受這種膽戰心驚的氛圍,開始翹課。
如今我們需要做的是提出建設性意見,指出這樣做會更好,那樣做也許能有所改進,而不是一味挑剔,認為老師不行,學校不行,文部科學省也不行。他們表達了自己憤怒的心情和滿腹委屈。以此次事件為契機,為遭受霸凌的兒童提供幫助的民間團體成員發起了「消滅黑色校規計劃」,他們通過獨立調查瞭解了黑色校規的實情,同時開始探索如何消滅黑色校規。」事實上,該計劃的網站收到的求助信息不僅來自受校規約束的學生,也有數條來自於身為管理方的教師。
「不少人吐露了鬱悶的心情,其中有網友淒然講述了30年前的經歷Greta Thunberg在2019年登上達沃斯論壇時曾說「在像達沃斯這樣的地方,人們喜歡講述成功的故事,但是他們的財務成功帶來了難以想像的代價。或 透過自願遵循聯合國提出的「國際原則」,落實責任投資(PRI) 這些管理框架或手段,多半不具有強制力,也不會干涉銀行投資標的背後的道德性,但往往會要求金融機構揭露資訊並讓財務更加透明。而融資給任何形式的燃煤電廠或礦場,即是高碳排、高污染的一種投資標的,而許多管理不善的燃煤電廠對當地社區居民的危害更是難以估量。
不過,商譽也是一道雙面刃。而為了應付激烈的競爭,銀行樂於建立良好形象、響應政府政策與全球趨勢,譬如發行綠色債券、投資再生能源,抑或擠身永續道瓊指數,這讓許多銀行能在CSR報告中自吹自擂一番。
隨著太陽能、風力電廠進入亞洲,亞洲卻還是燃煤電廠的重鎮,這使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始終像脫韁野馬似地瘋狂成長,尤其是中國、印度和部分東南亞國家對燃煤電廠的索求,讓銀行戒除不了融資給燃煤電廠與礦場的癮頭。綜上所述,「撤資」向來被視為對化石燃料產業威脅最大的手段,相比之下,透過繼續持股或繼續借貸而衍生的「責任投資人」策略威脅則小得多。
此外,一家銀行拒絕借貸或拋售股票的決定所引發的「骨牌效應」,更可能導致化石燃料公司的股價下滑、案場增加借貸成本等影響,對化石燃料產業有莫大的衝擊。7月則有玉山銀行帶領台灣響應「撤資燃煤電廠」。隨著全球氣候意識提升,若能透過政策與氣候行動,建立良好誠信與商譽,不僅獲得消費者與投資人信任,更有機會獲得認同理念的人才加入。現今任何「對抗氣候危機」的美名包裝下的承諾,一旦遭到毀棄也將帶來對企業本身更嚴重的傷害。值得慶幸的是,另一個氣候行動「化石燃料撤資(fossil fuel divestment)」卻在亞洲漸漸開花。而銀行也在資產盤點、揭露的過程中自我管理,刪除高碳排、高污染,甚至造成人權危害的業務。
例如,2015年福斯汽車宣稱其配合政府法令,完全符合政府在汽車廢氣排放的標準,但實際上在發動機控制器中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體,在官方檢驗時自動調整相關參數以通過廢氣排放標準,但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十至四十倍。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金融業每年都排出「品牌價值」排名,但其中含有多少是其對於「環境層面」的貢獻?又真的解決了多少氣候變遷的問題?金融業者其實應有義務揭露更透明的資訊,來說服消費者其並未暗渡陳倉,將資金流用於對環境有害的專案或企業。
相比於以往對於資本總額的仰賴,現今企業的價值更偏重於「品牌」,並包含著投資人與消費者對於企業在各層面的信任與期待。這些銀行為什麼選擇撤資化石燃料產業?下一步又可能採取什麼行動強化其氣候承諾? 名利雙收的策略:同時融資再生能源與化石燃料 銀行的投資左右了我們的經濟體系,也深遠地影響著環境,這已是老生常談。
但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這只是隔靴搔癢,畢竟亞洲燃煤電廠總是能獲得源源不絕的資金,無論當地民眾怎麼抗議,新的燃煤電廠還是如雨後春筍的出現。2. 競爭與商譽 如上所述,建立好的商譽,從而獲得顧客與大眾支持,是與同業競爭時必要手段。
事實上,在2019年以前,從未有過任何亞洲銀行宣布過化石燃料撤資,但去年起這個「亞洲撤資集團」已悄然誕生。」對於銀行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檯面上只討論他們如何投資綠能產業,贏得光鮮亮麗、創造社會轉型的形象,檯面下卻也不要得罪過去的合作夥伴,讓所有不利於形象的事情隱藏在鎂光燈之後。舉例而言,當資金提供者,也就是存款戶、保戶或股東,想知道資金的使用與對環境的影響,透過這些銀行所自我揭露的資訊,以及相關的政策與宣示,就能了解他們給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是否造成了更大的環境危害。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因此,就算銀行從未有機會從事燃煤電廠或礦場的業務,宣布「未來不再從事相關投/融資[1]」也足以引發市場和投資人的不安。
畢竟一旦選擇從某種產業撤資,即是斷絕與該產業的商業往來,不僅得罪商業夥伴,更可能影響既有獲利,在短期內放棄該事業而招致股東方撻伐。透過簽署金融業國際原則,引入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這個政策或許在資本市場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討論或驚動,卻以飛快的速度被國際社會關注,更成為台灣金融產業戒除化石燃料產業癮頭的首次嘗試。文:350台灣 「氣候變遷」絕對是2019年度關鍵字之一,2019年度人物環保少女Greta Thunberg率領的氣候罷課(Climate Stirke)在國際間數度引發全球數百萬人參與示威,但在東亞各國包括台灣對此卻並未給予太多關注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金融業每年都排出「品牌價值」排名,但其中含有多少是其對於「環境層面」的貢獻?又真的解決了多少氣候變遷的問題?金融業者其實應有義務揭露更透明的資訊,來說服消費者其並未暗渡陳倉,將資金流用於對環境有害的專案或企業。相比於以往對於資本總額的仰賴,現今企業的價值更偏重於「品牌」,並包含著投資人與消費者對於企業在各層面的信任與期待。
現今任何「對抗氣候危機」的美名包裝下的承諾,一旦遭到毀棄也將帶來對企業本身更嚴重的傷害。而融資給任何形式的燃煤電廠或礦場,即是高碳排、高污染的一種投資標的,而許多管理不善的燃煤電廠對當地社區居民的危害更是難以估量。值得慶幸的是,另一個氣候行動「化石燃料撤資(fossil fuel divestment)」卻在亞洲漸漸開花。畢竟一旦選擇從某種產業撤資,即是斷絕與該產業的商業往來,不僅得罪商業夥伴,更可能影響既有獲利,在短期內放棄該事業而招致股東方撻伐。
而銀行也在資產盤點、揭露的過程中自我管理,刪除高碳排、高污染,甚至造成人權危害的業務。此外,一家銀行拒絕借貸或拋售股票的決定所引發的「骨牌效應」,更可能導致化石燃料公司的股價下滑、案場增加借貸成本等影響,對化石燃料產業有莫大的衝擊。
隨著全球氣候意識提升,若能透過政策與氣候行動,建立良好誠信與商譽,不僅獲得消費者與投資人信任,更有機會獲得認同理念的人才加入。但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這只是隔靴搔癢,畢竟亞洲燃煤電廠總是能獲得源源不絕的資金,無論當地民眾怎麼抗議,新的燃煤電廠還是如雨後春筍的出現。
例如,2015年福斯汽車宣稱其配合政府法令,完全符合政府在汽車廢氣排放的標準,但實際上在發動機控制器中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體,在官方檢驗時自動調整相關參數以通過廢氣排放標準,但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十至四十倍。這個政策或許在資本市場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討論或驚動,卻以飛快的速度被國際社會關注,更成為台灣金融產業戒除化石燃料產業癮頭的首次嘗試。